永利官网
永利官网
当前位置: yl6809永利官网 > 永利官网 > 正文

学术规范与人生自律

发布时间:2012-10-22 点击数:

偶然的机会,笔者从友人那里得到一本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,杨玉圣先生等主编的《学术规范读本》,非常感兴趣。原因是自本人稀里糊涂闯进学界以来,越发感觉到学界的确需要一个技术规范,一个原则。不同的刊物,有不同的技术要求;不同的出版社,有不同的注释规定,真可谓“百花齐放”,让人无所适从。有时笔者困惑不解,是自己学问太差,连注释也做不好,还是我们各自为政的规矩太多?闲暇之余,笔者求教过几位值得信赖的现职资深编辑,然而相同的回答却是:“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,注释只要在同一篇文章或同一部著作中保持一致就可以了”。原来如此!

本以为《学术规范读本》是一部关于技术规则方面的书籍,但浏览后发现自己的想法真是太狭隘了。这哪里是什么学术的规范,简直就是一部技术规则+道德的教科书。全书共计90余万字,收录国内120多位学问家的高见,正如周祥森先生所言,“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了有关学术规范这一跨学科、前沿性话题的代表性学术思想成果。”全书从技术规则,到学术道德问题,各位学问家慷慨陈辞,甚至为了究竟使用那种技术规范更科学、更先进而争论的面红耳赤。在笔者看来,无论是民族的,还是“泊来”来的,只要真正对学术发展有益,而且大家愿意共同遵守,并接受,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技术规则。当然,不同的学科,不同的专业,也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处理。西方的某些规则对其而言,的确先进,但尽管全球化的概念今天充满了一切领域,但不要忘记,民族的,就是自己的。笔者从本书得知,现实通用的技术规则,是从西方引进的,但不要忘记,中国汉字不是拉丁字母,在取长补短的同时,我们是否也应该更重视我们民族的。也难怪近年来刊物的注释让许多学人找不到“北”。

但笔者也有这样一个感觉,在收录的120余篇文章中,似乎是缺少一篇关于学术和人生自律的文章,原因是无论有什么样的规则,只要没有当事人的自律,违规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。况且,本书中提到的某些学术道德问题,是否应纳入学术规范这一主题,本人有些不敢苟同。与学者谈学术道德,又可见我们周围有“多少披着羊皮的狼”。

北大王教授剽窃他人成果的事件已被人们渐渐淡忘,但说明了什么?一句话,还是自律不够!难道大名鼎鼎的北大教授,学科带头人,不知道应该如何引用他人成果?无论王教授当年是如何解释,怎样悔过,其实都不过。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,且绝不是无限上纲,已经被发现的抄袭处为9万字,那没被发现的数量又是多少万字呢!这不仅仅是学风问题,完全可以认为是一个道德问题。从小学、中学、大学到研究生,严禁抄袭的问题真可谓天天讲,月月讲,年年讲,甚至代代讲,还是有人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。绝非耸人听闻,一个惯于剽窃的大学教授,他所培养的博士生、硕士生的质量如何不令人大打折扣。社会有法律、法规,犯法必被绳之;开车有交规,酒后驾车原来是罚款,扣分,现在加大了力度,是十五天的治安处罚拘留。人的可悲之处在于,不是不知道规矩和原则;不知道什么是对与错。一句话,一种侥幸的心理在作祟:也许人家不知道,也许人家不会发现,前几次没人发现,这次也未必。当被人家抓住把柄后,不是痛哭流涕,就是认错、认错,还是认错。早知今日,又何必当初呢!

学术界现在比较时髦的一句话就是先做人,后做学问。某些教授给学生,包括研究生面授的第一节课就是如何做人。请问教授,你的为人是否做好了。为了职称,你拉帮结伙,甚至不顾学者的尊严,当面拜托,电话请托;为了某一职位,你甚至不惜无中生有,诬陷他人以至于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和小集团利益;为了高得一档津贴,你对自己的同事到处挖苦、贬低,似乎全世界就你一个人在做学问,整个学科就你是“大家”。你甚至忘记了自己当年穿着露脚趾头的布鞋如何进城的;忘了当年你导师对你的器重和栽培,周围同学、同事的帮助。不是世界变化太快,是你的“进步”太快。学问大了,脾气也大了,谁的成果都看不上,研讨会上根本不让别人插话;符合你胃口的,你大肆吹捧;倒你胃口的,你横加漫骂、讥讽。你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“大家”了,简直就是“学霸”。难道这是“大家”的胸怀?是中国学者的起码素质?

中国学术界的腐败不仅表现在剽窃、抄袭和不遵守某些应该遵守的规则上,甚至连起码的称呼都令人感到“侠气”。要知道你所在的是学术界,不是武侠界。师兄、师姐、师弟、师妹的称呼近年来蔚然成风,且成为时尚。不是本人反对这样的称呼,只是这种称呼有时太离谱。尽管是同出一师,可相差了十几年,也牵强的拉上师兄弟关系。什么意思?不就是告诉人家你出自哪个庙门,有多少关系吗?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某些国内的知名学者,因各种历史原因,比年轻很多的同志晚读了几年博士,也“沦落”为师弟了。这正常吗?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,如果老子比儿子晚读几年博士,又同出一师,老子是否也应该叫儿子师兄呢?我不敢说我们是革命同志,但至少也是同事。

近一段时间,中国学术界有出了一个复旦陆教授嫖娼事件。本人不敢对陆教授是否嫖娼枉加断定,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,就是陆教授您违规了。正是您的违规,造成网上、报纸上“炒声”不断,就连国外的华文小报上都有大篇幅的报道。真是太冤枉?!真是太倒霉?!尽管你的亲人原谅了你,同事理解了你,但你自己的解释难道真合乎逻辑?您要真是有爱心、善心,可以把钱捐给希望工程,那里的孩子们期待着你这样的经济学家在资金和道义上的援助。而您能呢,却将钱“捐”给了一个达不到目的就要害你,而且自己能挣钱的女人。该同情的,你不同情,不该同情的,你乱同情。你没上过山、下过乡、插过队?没吃过苦、遭过罪、受过累?似乎什么都见过了,就是小姐见少了。小姐的职业是干什么的,是掏你兜里钱的;小姐的温柔是干什么的,但就是让你家庭不和睦。这次教训固然深刻,但对一个真正的学者来而言,可谓损失惨重。听说复旦对陆教授的处理决定是开除党纪,撤销行政职务;不许任课,不许带学生。笔者不知复旦是怎么考虑的,与北大的王教授相比,复旦的陆教授至少没有抄袭和剽窃,在学业上却有建树;至于是否嫖娼,那也应该是个人的生活问题,但与某些未被曝光、和自己的学生眉来眼去、甚至有更恶劣行为的教授相比,还是应当肯定。就此而言,陆教授尽管犯了男人不可避免犯的错误,但在伦理和道德基本界限上还是清楚的。就算陆教授真的是嫖娼,社会就没有责任?“打黄、扫非”行动进行了若干年,然黄毒依然泛滥,小姐由几百万增加到近千万。中国的哪家“卡拉”没受过公安机关的例行检查,又有哪家“卡拉”和公安机关的职员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。生活在这样的河边,勿说陆教授,哪位男性教授敢保不湿鞋!

陆教授嫖娼事件不知是哪位“老记”先放出来的,不知是出于职业道德,用于新闻炒作。当你写这些报道的时候,你是否还记得你的某些行为比陆教授恶劣;复旦宣布对陆教授处理意见的领导,阁下真就如此干净,一点不感到心虚?五千年的中国儒家文化,可以让一个学者走上学术和政治的颠峰,也可以让他因为女人而威风扫地。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界。

对中国学者而言,任何的解释和辩论都没有意义,只有在人生中自律,学问上自强,才能少出几次这样不应该出的事件,无论是灰色的还是桃色的。

学术批评网
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:710049
           版权所有:yl6809永利(中国)有限公司官网     站点维护: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